今天白天到夜间,多云有小-中雨,偏南风3-4级,白天最高 气温.. (气象专栏)

首页 政务访谈 正文 促进城市转型发展 进而实现全面振兴 ----访双鸭山副市长 辛敏超

促进城市转型发展 进而实现全面振兴 ----访双鸭山副市长 辛敏超

来源: 信息中心 时间:2017-11-15 11:40:04.0 点击量:115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持人]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以创新引领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双鸭山市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如何认识和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大意义?

[双鸭山副市长 辛敏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根本出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时指出:“转方式调结构,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最终要靠创新引领。”2017年,张庆伟书记到双鸭山市调研时又着重强调了创新驱动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大作用。可以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转型。特别是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要素的规模驱动力逐步减弱,传统产业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式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双鸭山市作为资源型城市,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坚持把实施创新驱动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核心战略和根本动力,积极引进和运用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城市转型发展,进而实现全面振兴。

[主持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全省上下高度关注,双鸭山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双鸭山副市长 辛敏超] “双创”是激发社会创造力、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近年来,双鸭山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推进“双创”工作,把优势资源与各类创新要素相结合,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一是平台推动。重点创建了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风场”创业创新孵化中心、四达颐高创业孵化园等双创孵化平台6家,可提供产品推广、融资担保、科技创新、电商培训、仓储物流等多项服务,为科技企业和创业者搭建了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创新孵化平台。目前,我市省备案在孵企业达到26家。二是政策促动。在认真落实和用好国家、省各项扶持政策的同时,结合双鸭山实际,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双鸭山市电子商务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着力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今年已为254名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221万元。三是典型带动。积极引导、鼓励和扶持创业者创建新模式、新业态,进而带动和扩大新的创新创业主体,不断培育和壮大新优势产业。我市创业者梁天娇等人创建了网格化社区营销模式,成立了黑龙江“六六鸭”微商连锁便利店管理有限公司,即:以6个合伙人,36个采购商,666个店长为核心,采取线下采购与线上销售相结合方式进行销售。目前,“六六鸭”模式已在双鸭山市区全面推广。今年以来,全市新注册电子商务公司324家,比上年同期增长65.3%;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154.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1%。

[主持人] 科技型企业是推动城市创新驱动的关键。今年,双鸭山市在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方面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双鸭山副市长 辛敏超]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企业是主体和核心。我们把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企业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着力培育和推动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启动了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目标,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成员单位研究推进相关工作,并将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纳入县区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同时,印发了《科技优先支撑领域指南》,设立了10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专项资金,对科技企业产学研活动给予奖励扶持。二是加速成果转化。紧紧围绕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的技术研发平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发展联盟,积极推动高校院所在我市建立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工业化试生产基地,推动省内外科技成果在双产业化。已先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和省科学院、省农业科学院等16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了有效对接,围绕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产品孵化,特色种植等11个方面签订了合作协议,成功转化科技成果23项。三是加快企业培育。重点培育了四达颐高、铭远农机,臻美农科技等13家科技型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3家。近三年来,全市累计新培育科技型企业56家,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达到18家。

[主持人] 科技创新需要人才支撑,双鸭山市在科技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双鸭山副市长 辛敏超] 创新驱动离不开人才引领,转型发展更需智力支撑。双鸭山市受区位条件、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制约,在科技创新型人才招引、培养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着“外来人才不愿来、本地人才留不住”的尴尬境地。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人才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强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助推城市转型发展,加快全面振兴进程。一是强化市校合作“借才”。把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作为引才引智的主攻方向,先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订了市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设完成了市校双向实践锻炼基地;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科技创新联盟暨东北农业大学集贤县博士流动工作站。二是推动市企合作“带才”。我市与长三角及全国其他地区40余家大中型企业和6家大型商会进行对接,派遣10名重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0名企业家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学习培训考察。依托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了重点企业人才服务工作站,建立了高端培训、定向培养等企业人才需求对接平台,帮助龙煤天泰、汉能等入驻企业培养储备人才1000余人,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40人。同时,积极支持科技型企业加强国际人才合作,邀请了5名美国能源专家围绕《锅炉零积灰零结露燃烧技术和生物质锅炉研发》等引智项目到双进行技术攻关;邀请上海特耐博、无锡烯创等4名长三角地区优秀企业家进入双鸭山市智库建设人才库。三是创新培养方式“育才”。我市与深圳市签署了“互派优秀干部挂职锻炼及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等11项合作协议,选派5名优秀处级干部赴深圳市挂职锻炼。组织77名机关干部赴杭州阿里巴巴淘宝大学、合肥市半汤电商学院考察学习。今年还实施了电商培训万人计划,市县两级已完成培训8600余人,并逐步向乡镇、村屯延伸。选派了16名副处级科技干部到省10家院校、科研院所挂职学习。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使地方人才素质得到提升。目前,全市共建成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个,市级领军人才梯队99个。

[主持人]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各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双鸭山在这方面有哪些设想和打算?

[双鸭山副市长 辛敏超] 智慧城市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既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也是推动城市转型的重要动力。我市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全面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科学评价,正确引导、循序渐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信息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最终实现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化、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化、公共服务更加便利化、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化、数据信息更加安全化,进而实现城市高效管理,为群众打造安全方便的生活环境,为双鸭山实施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责任编辑:信息中心)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双鸭山政务微信公众号(syszw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