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白天到夜间,多云有小-中雨,偏南风3-4级,白天最高 气温.. (气象专栏)

首页 芳草地 正文 捉 蝈 蝈

捉 蝈 蝈

来源: 双鸭山日报 时间:2018-07-10 09:05:36.0 点击量:15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陶孝民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在北大荒生产队的孩童,都应清晰地记得,嬉戏玩耍的地方有限,村角旮旯,乡间地头,便是我们尽情撒欢的地方,而捉蝈蝈是我们男孩喜欢做的一件事儿,它给我天真的童年带来无穷的乐趣。即奔花甲之龄,每每回味,总能在记忆水面上荡漾出圈圈涟漪,拨弄出曲曲甜美的歌。

北大荒土地辽阔,风光旎旖。盛夏时节,宽敞的大路旁,羊肠小道间,广袤田野里,飘香的野丛中,只要生长绿色的地方,处处能听到蝈蝈的欢唱,吱吱……此起彼伏,悦耳赏心。在我家居住的老屋前不远处,就有一块未开垦的荒地,杂草丛生,野花烂漫,纵目望去,蓝天白云下,绮丽的景色展现在眼帘;莫名的蒿草随风摇曳,莫名的鸟儿自由欢唱,莫名的昆虫自由狂舞。壮美绝伦的大自然,便是我和伙伴们捕捉蝈蝈的主战场。

蝈蝈很机灵,警惕性也很强,想捉到它,真要动番脑筋。它经常同我们捉迷藏,玩心计。你听到它叫声,奔它而去,快到眼前之时,它突然连叫两声,然后鸦雀无声。你刚垂头丧气离开,它又不停的呼唤。所以我们长时间摸索出一套捉蝈蝈的本领,成功率非常高。先站在不远处观察,确定蝈蝈的方位,然后蹑手蹑脚,悄悄移动,它停止叫声,你原地不动,耐住性子等待。一会儿,蝈蝈又会欢叫,你再慢慢向它靠拢,离它一米左右时,身体下蹲,屏住呼吸,仔细寻找,多数蝈蝈都在蒿草的上半部活动,寻到它的藏身之处后,双手五指并拢成拱型,以风雷不及掩耳的动作,双手合一,捂向蝈蝈。如果它头朝上欢叫,在捉它时,捂向头的上部,如果头朝下欢叫,捂头的下部,因为蝈蝈在受到袭击后,本能的顺着头部方向逃窜,超前捉它,蝈蝈便成囊中之物。有些蝈蝈很狡黠,头朝上的没捉到就飞走了,头朝下没捉到,它瞬间深扎在乱草根处隐蔽,遇到这种情况,顺势在原地打个滚,把草丛压倒,片刻蝈蝈就会在草缝中钻出,束手就擒。

蝈蝈有雌雄之分,雄性会叫,而雌性不叫。雄性两翅膀间有方型镜片的薄膜,令人奇怪的是,雄性蝈蝈就是靠这小小的薄膜摩擦产生出声音。雌性蝈蝈无翅膀间的薄膜,浅绿色肚子后面长着寸长的硬尾巴,好似拖着一把小刀。他们夫妻恩爱,形影不离,在捕捉蝈蝈时,一定要分辨出雌雄,否则,捉到的往往是雌蝈蝈,让你前功尽弃。

捉到蝈蝈后,要给它建个家,让它安居乐业,愉快欢唱。它的新居就是用麦秸秆编成的塔型笼子。小时候,为编蝈蝈笼子,曾被爸爸用武力狠狠地教训过,原因是我为获得编蝈蝈笼子的麦秸秆,同伙伴们到连队麦田里,将还未割倒的麦秸秆,直接将麦穗剪掉扔在田里。爸爸教训后说:要用麦秸秆,可到割倒晾晒的麦埔上剪,把剪掉的麦穗放在麦埔才可以。如到还未割倒的麦地里剪麦秸秆,扔在地里的麦穗,在收割时,机器拾不起来,造成粮食浪费。蝈蝈笼子像现在孩子玩的魔方一样,可以自由转动,张开闭合,采朵鲜嫩的倭瓜花,连同蝈蝈一起放到笼子里,悬挂在朝阳的屋檐下。蝈蝈喜欢温暖的阳光,艳阳高照,它欢唱连绵;重云如盖,它悄然无声。烈日当午,热浪滚滚之时,是它们闪亮登场时刻,好似靓女酷男对山歌,一浪高过一浪。这时间的欢叫便成了午餐中大人们的下酒菜,也成了午间孩子休息的催眠曲,给盛夏的乡村增添了欢乐美妙音符。

一九七九年参加工作后,我还偶尔捕捉蝈蝈,扔在自家房前屋后的田园里。九十年代初,各种音乐接踵而来,平日里各种音乐不绝于耳,但蝈蝈欢叫的自然乐声却越来越少,直到近些年,完全消失。下基层调研,到田间地头,特意寻听蝈蝈的声音,遗憾的每次都无功而返。人类衣食住行的生活显著提高,生态自然环境中,却缺少了动物朋友的美妙欢唱,显得盛夏的大自然缺少盎然生机,却多了静寂和淡冷。

现在,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强力推行“三减”(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工作,黑龙江省也出台了农业“三减”方案,着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我期盼,我相信,在文明的国度里,蝈蝈的叫声在不远的一天,一定会继续伴随人类,在明媚的阳光下,一同奔向和谐欢乐的明天!


(责任编辑:信息中心)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双鸭山政务微信公众号(syszwwx)!